随着中超联赛进入最后阶段的较量,争冠与保级形势日趋白热化,中国足协近期明显加大了对国际裁判的引入力度。本周末即将展开的第23轮赛事中,两场备受瞩目的焦点对决——成都蓉城主场迎战上海海港、山东泰山对阵北京国安,将分别由新加坡籍裁判塔基和约旦籍裁判马哈德迈担任主裁判。这一安排旨在提升比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。

近期裁判争议频发,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决策的形成。据8月27日晚中国足协公布的裁判评议结果,本赛季第二十四期评议涉及的八个案例中,中超联赛占据六例,分别涉及第22轮长春亚泰对深圳新鹏城以及第23轮浙江队对天津津门虎的比赛。其中两场比赛各有一个判罚被确认为错漏判,引发了外界对本土裁判执法水平的质疑。
需要指出的是,中国本土裁判如马宁、傅明等在国际赛场上屡获重用,曾执法包括亚洲杯决赛在内的多项重大赛事,显示其在业务能力和经验积累方面并不逊色。然而,随着裁判队伍进入新老交替期,大量新人开始活跃于各级职业联赛,争议判罚仍不时发生,降低了俱乐部与球迷对本土裁判的信任度。这一背景下,邀请外籍裁判成为缓解舆论压力和提升判罚公信力的方式之一。
在此之前,泰国籍裁判西瓦功、新加坡裁判塔基以及约旦裁判马哈德迈已陆续受邀来华执法。塔基还曾主吹8月9日上海申花与上海海港的德比大战,显示出其丰富的国际执法经验。此次马哈德迈在完成第22轮执法任务后继续留在中国,预计将前往济南执法山东泰山与北京国安的对决;而塔基则再度来华,大概率负责成都蓉城与上海海港的比赛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外籍裁判同样难以完全避免判罚失误,但其参与更多被视为平衡各方情绪、维护联赛公信力的策略之一。此外,受裁判日程冲突等因素影响,部分俱乐部提出的足协杯外籍裁判执法请求未能实现,但中国足协持续邀请亚足联精英裁判助力联赛的意向并未改变。
随着联赛进入收官阶段,各队积分差距微小,任何一次判罚都可能对最终排名产生深远影响,这也使得每一轮赛事都充满变数和看点。